{{ $t('FEZ002') }}學務處|
維生素C是人體的必須營養素,因此需要透過食物攝取而獲得,目前蔬菜及水果為國人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,像是甜椒、甘藍菜、芭樂、柑橘等。然而,許多民眾認為維生素C的熱穩定性不足,容易受到高溫而破壞,因此會覺得烹煮會使蔬菜流失大量維生素C,甚至更有網路傳言指出,食物加熱超過40度就會使大部分營養素被破壞殆盡,因此要生吃才能保留完整的營養價值,這是真的嗎?
確實,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水煮環境,隨著烹調時間越長,營養素流失也越多,以國人常見的烹調方式來說,使用「涼拌」或「微波」的方式可保留住最多的維生素C含量,而「大火快炒」比「小火慢炒」同樣也能減少維生素C的流失。
加熱烹煮雖然會造成蔬菜部分維生素C流失,但其仍含有膳食纖維、各式礦物質及植化素等豐富的營養價值,不用過度擔心經過烹煮後流失維生素C而使蔬菜沒有了營養。而大火快炒的方式雖然仍保留較多的維生素C含量,但過程中所使用到的油量也要注意,並避免過量增加身體負擔。
根據國民營養調查指出,現階段國人維生素C平均攝取量達建議攝取量,平時只要依照「我的餐盤」均衡飲食建議,每餐攝取的蔬菜份量略比拳頭大一些,再加上一拳頭大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,如碗裝8分滿切塊芭樂(維生素C含量約125毫克)、1/3個木瓜(維生素C含量約88毫克)等,就能輕鬆補充到每日維生素C建議攝取量100毫克了喔!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1425&pid=15182
{{ $t('FEZ003') }}2023-03-08
{{ $t('FEZ004') }}2023-03-08|
{{ $t('FEZ005') }}149|